被迫娶妻的金剛經譯師鳩摩羅什法師為何吞針

被迫娶妻的金剛經譯師鳩摩羅什法師為何吞針

阿王諾布帕母著『入法門論』裏提到:『羅什法師說:「心無淫念吃得針,方能無欲雙運身」。』羅什法師是誰?他就是《金剛經》《阿彌陀經》《阿彌陀經》《妙法蓮華經》《維摩詰所說經》的譯者。

鳩摩羅什法師出生於龜茲國(今日庫車),7 歲時便隨同母親一起出家,開始學習的是原始經典《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》。9 歲時,與母親一同前往天竺北部的罽賓國(克什米爾)學法,向小乘教論名僧盤頭達多學習小乘經典,三年大成,之後不間斷地精進修學行持的鳩摩羅什法師30歲即聲名遠播。

法師於建元 20 年(384 年)因受呂光的脅迫,被迫娶龜茲王女阿竭耶末帝,並賜醇酒。又於後秦弘始 3 年(401 年),姚興攻滅後涼,呂隆出降,是年末,羅什法師抵長安,姚興賜予鳩摩羅什宮女十餘人,強迫羅什接受,並將羅什接出僧群,另安排了住處。《晉書・列傳・鳩摩羅什傳》記載其有二個孩子。

這事在當時的僧人中掀起了巨浪,有些僧人羨慕法師的艷福,便想學羅什法師的行為。羅什法師便召集眾僧,「諸僧多效之。什乃聚針盈缽,引諸僧謂之曰:『若能見效食此者,乃可畜室耳』。因舉匕進針,與常食不別。諸僧愧服,乃止。」這正如阿王諾布帕母著『入法門論』裏提到「從藏密的佛殿中見到很多雙運佛像,金剛像,那些現象恰恰是表無淫欲之境,是斷絕淫欲心的最高實證境觀。

鳩摩羅什法師每次登座講法,必對眾僧說:「譬如臭泥中生蓮花,但採蓮花,勿取臭泥也。」此後在俗十年間,潛心鑽研佛學,將梵文經卷譯成漢文,他在譯經之暇,還常在逍遙園澄玄堂草堂寺講說眾經。

龜茲國(庫車)位在天山中部南麓,塔里木盆地北緣,據《西域同文志》所載,波斯語「庫」為此地,「車」為坎兒井(縣城附近有坎兒井遺址)。西漢初期即被稱為「龜茲」。龜茲音樂後來傳入中國,演變為唐代的佛曲。龜茲國的佛教石窟是中國佛教開鑿最早的,包括六個主要石窟群:克孜爾石窟、庫木吐拉石窟、森木塞姆石窟、克孜爾尕哈石窟、瑪扎伯哈石窟、托乎拉克埃石窟。其中克孜爾千佛洞前,還樹立了鳩摩羅什塑像。

轉載《金剛經》《佛說阿彌陀經》由誰翻譯?這位譯經大師的人生充滿傳奇

撰稿:學凡

編輯:悅色

編者按:他曾深陷囚禁屍長達十幾年,但依然忍辱負重,不卑不亢。

他精通佛教義理,嫻熟中、印兩國語言文字,與南北朝時期的真諦法師、唐代的玄奘法師與不空法師並列為中國佛教四大譯經家。

他翻譯的佛經有信雅達之稱,《金剛經》《妙法蓮華經》《佛說阿彌陀經》等經書被佛弟子世代讀誦,對中國佛教的發展影響極其巨大。

他就是一代譯經大師——鳩摩羅什。

新疆庫車市,古代稱龜茲國,流傳著一個蕩氣回腸的故事。

公元343年,一個叫鳩摩炎的人,從印度逃婚到龜茲國。國王見到他年輕英俊,相貌堂堂,將王妹耆婆嫁給了他。耆婆懷孕後,她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倍增,不僅對梵語無師自通,還充滿了辯才,而且對佛法非常嚮往。世人不禁期待:這個胎兒會是個怎樣的孩童?能讓母親懷胎後迅速增長了智慧。

公元344年,鳩摩羅什出生了。果然不負眾望,他從小聰慧過人,半歲會說話,三歲能認字,五歲開始博覽群書,備受眾人的喜愛。但是,由於母親看破世間名利興衰,七歲的鳩摩羅什隨母親耆婆出家了。母親每天教鳩摩羅什一千偈頌,每偈頌32字,年幼的鳩摩羅什,一天竟可背誦32000字!

鳩摩羅什曾跟從盤頭達多學習小乘佛法,後至罽賓國,所學也是根本說一切有部的經律。而後鳩摩羅什在沙勒國駐留,期間博採眾書,兼習世間諸法。沙勒國地處交通要道,四方往來眾多,有大乘佛法流行。鳩摩羅什在此遇到大乘高僧佛陀耶捨與莎車王子兄弟,棲心大法,漸棄小乘,學習中觀等大乘經論。

後鳩摩羅什的母親前往天竺修行,鳩摩羅什辭別母親,回龜茲後繼續廣習大乘經論、講經說法,成為中觀大師。其師盤頭達多從罽賓回龜茲後,鳩摩羅什曉之以大乘宗義,留下了師徒二人互為「大小乘師」的動人佳話。

鳩摩羅什的母親臨去天竺修行時,與其告別時曾問道:「方等深教應大闡真丹,傳之東土唯爾之力。但於自身無利,其可如何?」大師回答:「大士之道,利彼忘軀,若必使大化流傳,能洗悟矇俗,雖復身當爐鑊,苦而無恨。」

鳩摩羅什志存深廣,故生發「身當爐鑊,利彼忘軀」之弘誓,發心前往東土弘法。這也注定了鳩摩羅什坎坷與傳奇的一生。鳩摩羅什在漢地雖然聲名遠布,流芳國史,但其弘法歷盡了崎嶇。

東晉時期,苻堅在北方建立了前秦政權,因聽聞鳩摩羅什的大名,想據為己用,派出大將呂光打敗了龜玆國浮獲了鳩摩羅什。苻堅被姚萇給殺了;姚萇取而代之,改朝「姚秦」。呂光便也稱王了,國號涼(史稱後涼)。呂光輕視鳩摩羅什,導致鳩摩羅什在涼州受到非人的待遇,忍辱負重生活了17年。但鳩摩羅什孜孜不倦地學習漢語,為後來在長安進行譯經打下了基礎。

等到姚萇的兒子姚興繼位,打敗後涼,這才把鳩摩羅什請到長安來,從事翻譯經典的工作。這年是公元401年。

姚興崇尚佛法,禮敬鳩摩羅什,常親聞法義,乃至問道研學。即便如此,姚主也以「大師聰明超悟,應留存後代,保留法種」之荒唐理由,逼令大師結婚生子。鳩摩羅什於無奈中忍辱負重,但每到講說佛法前,常常自言:「譬如臭泥中生蓮花,但採蓮花,勿取臭泥也。」

當時譯經隊伍非常龐大,在鳩摩羅什主持之下,譯經場中有譯主、度語、證梵本、筆受、潤文、證義、校刊等傳譯程序,分工精細,制度健全,集體合作。據記載,助鳩摩羅什譯經的名僧有「八百餘人」。

鳩摩羅什在草堂寺期間,有僧見其受妻、不住僧舍,便托詞效仿。一天,鳩摩羅什於鉢內盛滿細針,遍請諸僧,說:「你們如果能仿效我吃下這些針,就可以蓄妻室了。」說罷像跟吃平常食物一樣,張口將針全部吞下,而後沐足,自雙足毛孔中一一取出。這些僧人一看,自己可沒有這麼大的道力,哪能吃得下針啊!於是對鳩摩羅什法師再也不敢輕看了,也不敢犯戒了!

後人多以鳩摩羅什 「戒虧」一事為言柄詬病其德行,卻不知聖者深悲切願,為度眾生乃作示現。

公元401年至413年,鳩摩羅什一心為佛教翻譯經典,譯經總數說法不一,據《出三藏記集》,為35部295卷,《開元釋教錄》作74部384卷。鳩摩羅什譯出了《佛說阿彌陀經》《金剛經》《妙法蓮華經》《維摩詰經》《大品般若經》等經和《中論》《百論》《十二門論》《大智度論》《成實論》等論,系統地介紹龍樹中觀學派的學說。在翻譯的道場,他一邊翻譯一邊講經,由於他佛教知識淵博,加上有800位得力助手,他所翻譯的經典通達、流暢,達到了信雅達的高度,文學性、藝術性都非常高。

鳩摩羅什圓寂前發誓:「願凡所宣譯,傳流後世,咸共弘通。今於眾前,發誠實誓:若所傳無謬者,當使焚身之後,舌不燋爛。」後來,鳩摩羅什肉身全部焚化,唯有舌頭不爛,留下了舌舍利,至今草堂寺里的石塔,就是供奉著大師的舌舍利塔。

世人熟知玄奘法師西天取經,而鳩摩羅什比之早200年。鳩摩羅什翻譯的佛教經典流芳百世,對中國佛教產生了巨大的影響,為後人所景仰。